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解读与再创作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漂泊于蜀湘之地,历经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在公元766年的一次游历中,他参观了庾信古居、宋玉宅等古迹,并创作了《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二首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宋玉的崇敬。
宋玉继承屈原的文学成就,使楚辞得以发扬光大,与屈原并称为“屈宋”。李白曾言“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出身寒微的宋玉在仕途中却饱受打击。杜甫在游览宋玉故宅时,不禁联想到自己与宋玉的相似之处,都是怀才不遇、志不得伸。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不仅表达了对宋玉的崇敬,也为他死后被人误解而鸣不平。诗歌的颈联“云雨”一词用典,源自宋玉的《高唐赋》。文人雅士常以“云雨”雅称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个典故源于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
传说在上古时期,有个名叫瑶姬的炎帝小女儿,她美丽善良。但命运不济,瑶姬在成年前便离世了。炎帝哀怜她,封她为巫山神女,掌管云雨。某天,楚怀王来到高唐巡游,巫山神女听闻楚怀王到来,想一睹其风姿,便进入了他的梦境。
在梦中,楚怀王见到了如同天仙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神女还向怀王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她在巫山之巅,早晨化为朝云,夜晚则成为行雨,阳台之下,朝朝暮暮。楚怀王始终未能再找到神女续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