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秋季的生活打卡时刻,小区外的街道总是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常常可以看到附近农村的农民们售卖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他们中大多数是年长的农民和妇女,所售卖的农产品都是自家菜园子的收成,价格比市场更为亲民。
刚刚经过这里,还看到路边有甜杆儿秸出售。这是一种我特别留意的高粱,但它并不是用来收获高粱的。甜杆儿秸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秸秆中的糖分极高,与南方的甘蔗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农户会在菜园子周围种植一些,到了秋季,这些甜杆儿秸就成了孩子们的美味零食。
值得一提的是,在锦州话中,甜杆儿秸的发音十分特别。“秸”字的发音并不是东北话中的gāi(音该),而是带有北京话味道的jiē(音接)。我注意到,在锦州话中,“秸”字除了在甜杆儿秸这个词中的特殊发音外,其他词汇中的发音均为gāi,例如秫秸、苞米秸、毛嗑儿秸、芝麻秸、茄子秸、辣椒秸等。庄稼如果过早枯黄,锦州话中称为翻秸,而秸秆则称为秸棵。
这种发音现象的唯一解释可能是:甜杆儿秸并非本地作物,当它进入东北官话区时,其称呼也随之带入。在东北话中,“秸”字的发音及其演变与“街”、“解”等音节在普通话中的发音是一致的,都是jie。
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里,我们不仅要普及普通话,还要了解和尊重各地的方言和发音差异,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