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届“君子养成”于三月十八日在上海市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盛大开幕,此次由多方联合举办,包括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上海市写作学会等。以“君子养成与教育之礼”为主题,其中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的副校长张静艳发表了主旨演讲。
张校长提到,如果把“礼”看作是社会和谐与人们交往的底色和温度,那么学校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场所,“礼”的展现应当是最自然、最温暖的。教师不仅是传道解惑、教书育人的角色,更是“礼”的言传身教的承载者。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学校环境中,“礼”可以引申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对于“礼在学校”的含义,张校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一、礼镌刻在学校的环境氛围和文化底蕴里
学校的环境氛围和文化底蕴中蕴“礼”的温度。例如普通小学,自1901年建校以来,秉承“勤诚”校训,校园内的环境、建筑、文化墙等都展现了的行为准则。每一块砖、每一堵墙都在记录和述说着历史和文化,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从而自觉知礼守礼、雅言雅行。
二、礼展现在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言谈举止间
教师是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和学生最深远的影响力来源。教师的形象、言谈举止都影响着学生。普通小学以“教师誓词”凝聚了教师的教育情怀,每年的教师节,全体教师都会齐诵誓词,表达对教师职业的敬意。学校通过评选“勤诚十佳教工”等活动,倡导爱校担当、爱生为善的校园文化。
三、礼融入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和体验活动中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育人。礼仪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学生在庄重而生动的仪式教育中学习仪表仪态,规范公共行为,提升内在素养。我们学校结合原有品牌活动,将“礼仪与规范”元素更加凸显,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充分挖掘育人内涵。比如开笔礼、入队礼、成长礼、讲解岗位收获礼以及毕业礼等活动,都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礼仪,提升自我素养。
“礼在学校”不仅仅是各种形式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形式背后的兼容并蓄。只有真正内化和感化的“礼”,才能形神兼备地传递“雅”和“善”。摄影留下美好瞬间,记录每一次的成长与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