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iPhone 11,价格真的降低了吗?是否仅为挽回市场而采取的价格策略?
当我们深入探讨iPhone 11的定价策略时,会发现其价格是否真的“亲民”仍有诸多讨论空间。第三方拆解机构iFixit对iPhone 11进行拆解分析后指出,相较于前代产品iPhone XR,两者内部设计有超过80%的相似性,且超过7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苹果的成本。从上游供应商透露的信息来看,iPhone 11的硬件成本可能不超过1500元币,这意味着硬件成本占比不到30%。相较之下,早期的iPhone,如iPhone 8和iPhone X的硬件成本占比要高出许多。从这个角度看,iPhone 11的“降价”或许并非出于真正的“良心”。
苹果手机一直因其高定价和高利润而备受关注。每款新发布的iPhone都会引发对其硬件成本的热烈讨论。以iPhone X为例,其硬件成本的大幅提高主要源于显示屏的革新。全面屏幕设计、超级Retina显示屏以及OLED技术的应用,使得显示屏方面的成本直线上升。从IHS的拆解报告来看,无论是早期的iPhone还是最新的iPhone 11,屏幕成本始终是最高的部分。
除了硬件成本,苹果手机的售价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前期,苹果手机的售价平稳上升,但自iPhone X上市以来,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尽管苹果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并非最大,但其利润却远超其他手机厂商。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苹果手机的利润率高达62%,远超过三星、华为等其他主要竞争对手。
那么,苹果手机为何能维持如此高的利润?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苹果手机一直被视为高端品牌,拥有较高的用户认可度和品牌忠诚度。苹果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依据自身优势和供应商进行谈判和议价,从而控制成本。苹果的iOS系统体验一直为人所称道,这也为苹果手机增添了独特的优势。苹果手机的历史品牌积淀也是其高利润的重要原因。
虽然iPhone 11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消费者的期待,其价格也相对更为亲民,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是在进行真正的“降价”。苹果手机的高利润背后,是其在品牌、供应链、系统体验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我们不能简单地将iPhone 11的价格调整视为一种单纯的“价格战”,而是需要深入考虑其背后的多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