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4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榜单,其中黔东南州连续三年稳居榜首,水质优良率高达百分之百。这一消息令我颇感意外,因为作为一个常年在路上旅行的博主,我之前对黔东南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少数风情打卡地”。在我亲自体验过后,我发现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有一种让人心生留恋的生活方式。
黔东南州,一座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馆。虽然建州历史不算长,但苗族、侗族等33个在此扎根千年,这里保留了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镇远古镇的明清码头、会馆、镖局旧址保存完好,舞阳河畔的徽派建筑群仿佛让人穿越回江南水乡。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从山脚延伸到云端,夜晚万家灯火,犹如现实版的《千与千寻》。
这里的山水之美也不输桂林。如果说广西的山水是簪山带水,那么黔东南则是“山为骨,水为魂”的秘境。全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7%,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省前列。在雷公山腹地,云海在针叶林间翻滚,苗寨若隐若现,被《地理》称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黔东南州曾面临水土流失的问题,但近十年的“生态保卫战”取得了显著成果。关停小煤窑、水电站,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如今,全州409个村寨成为“活态保护区”,保留了原始的吊脚楼和火塘木梁。
这个小州的城市配套也藏着惊喜。虽然名为“三线州府”,但凯里市的生活便利度却让人惊叹。教育资源丰富,有7所高校和三甲医院;交通网络发达,贵广高铁、沪昆高速贯穿全境;城市绿意盎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惊人的14.3平方米。
美食也是黔东南的一大亮点。这里的菜肴以酸辣为主,让人欲罢不能。清晨一碗凯里酸汤粉,唤醒你的味蕾;红酸汤搭配现切牛肉,香气扑鼻;侗寨的牛瘪火锅和镇远夜市的道菜扣肉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没有内卷,只有“牛角装酒”的热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排全省第六,但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让北上广打工人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真香”感觉。
黔东南州是一个把山水种进骨子里的地方,这里有酸汤的温度、森林的呼吸、绣片的纹路,默默书写着“宜居”二字的真谛。这样的宝藏小城,谁不想偷得浮生几日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