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北京市体育局的二级巡视员张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关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批比赛项目。该项目被划分为主要的赛事和外围的赛事两大类。
主要的赛事包括了竞技赛、表演赛以及场景赛,总共涵盖了19个项目。这些赛事项目的设立是为了展示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竞技赛中,参考人类的传统体育项目,设置了11个具体的赛项。包括类似于人类的田径赛事,具体设有1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100米障碍赛以及立定跳远和原地跳高等项目,此外还有自由体操和足球赛。这些项目将主要测试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表演赛则注重展示人形机器人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设有单机舞蹈和舞蹈两个项目,通过艺术编排、音乐配合与动作创新,全面展示人形机器人全身实时协同控制和协同能力。
场景赛则将焦点放在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上,特别设置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三个类别,共六个项目。这些项目将充分展示机器人的实用技能和智能化水平。
外围赛事也安排了三个项目,包括人形机器人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比赛。这些比赛不仅为机器人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人机互动的体验机会。
张华表示,在设置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项目时,主要考虑了借助体育赛事展示现阶段机器人技术发展水平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兼顾了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以及赛事的表演性和观赏性。
他进一步以实际场景为例详细解释了设置比赛的考量。比如,在工业场景中,通过物料搬运技能和物料整理技能等项目,测试机器人的操作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医院场景中,通过品分拣技能和拆分装技能等项目,展示机器人在精细操作方面的能力;在酒店场景中,通过迎宾服务技能和清洁服务技能等项目,展示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
“除了以上三个场景,我们还在研究论证其他的应用场景,特别是那些不适合人类工作的工作场景,后续我们将陆续发布。”张华说。他同时表示,希望通过这些赛事,推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人机和谐发展,服务人类美好生活场景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