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海外奢侈品代购”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消费者发现自己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购买的“海外正品”竟然是仿品,令人痛心。
这些假货真的能做到“高仿”到与正品几乎无异的程度吗?对此,中恒信运营总监鲁曦表示,所有的假货都有破绽,即使是高仿产品也只是在外观上做得相似而已。像奢侈品包袋的五金等细节很难复制,工艺成本也非常高。她以爱马仕的金属扣和古驰的振荡打磨工艺为例,说明了即使是细微的差别也需要高精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海外代购”时如何避免购买到假货呢?鲁曦建议消费者尽量避免选择代购这种方式。对于新奢品,最好直接前往品牌专柜购买;而对于二手奢侈品,则可以选择在国内选购。她还提到,海外的第三方鉴定服务相对薄弱,主要还是依赖销售方的自我鉴定。虽然日本是二手奢侈品交易的起源地,但在假货鉴别方面,其实已经落后于国内了。
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的鉴定标签,这让真假难辨。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鉴定机构采取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防伪,比如设立明暗码验证系统。这样,者通常只能明码,而无法暗码,提高了商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奢侈品购买渠道如何尽量避免假货呢?上海一家二手奢侈品交易门店的创始人表示,近几年来二手奢侈品交易量持续增长,但正品率却在下降。对此,中溯检测集团首席品牌官徐子迪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除专柜外的交易渠道时,应首选大型零售平台,并选择经过专业第三方机构检测并附有溯源签的商品。
徐子迪还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个人渠道购买的“原厂货”、“原版货”,这些往往是仿品。同时不要轻信“专柜验货”等销售话术,专柜并不提供此项服务。对于所谓的内部渠道货等更要警惕,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并且没有售后保障。消费者应该保持警惕,理性消费,谨慎选择购买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