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书初探:部首“攵”的异形体
参考图:图一展示了部首“攵”的基本形态。
让我们从例字开始:
例字1:數(数)、教、敢。这些字的部首“攵”字形多变,与书法家的书写习惯和小篆中的演变有关(见图二)。实际上,“攵”音同“扑”,有击打的意思,也有戒尺的象征意义。它的草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习惯使用行书或更简洁的符号来表达。其中,“数”字有一种简单易记的写法是“八如数”,即在草书“如”字左上角加反“八”字(见图二)。而“教”字则是由左旁的“孝”和右旁的“攵”(又字符)组成,左右连写即得“教”字。值得注意的是,“敬”、“数”、“故”等字中的“攵”部首也有不同的简化程度(见图三)。
解析:[黄扬书院] 提醒我们关于部首“攵”的一些知识。这个部首被称为“反文旁”,在草书中存在多种写法。有趣的是,“攵”与一些其他部首如“夊”、“夂”、“攴”有着相似之处,但读音和含义上有所区别。比如,“夊”一般作为偏旁部首出现,而“夂”则是单一结构的部首。在草书中,“攵”通常写为右旁“又字符”,但在实际书写中,有时直接使用行书或更简洁的符号(见图一)。由“反文旁”构成的字的部首异形字现象大量出现。
继续解析例字:
例字2:敬、敬、数、故。这些字的左旁分别为“苟”、“古”,右旁为“攵”。其中,“敬”字的两种草书写法中的“反文旁攵”简化程度较大(见图三)。值得注意的是,“敢”字的右旁“攼”,在实际书写中竟然使用了右旁“页字符”的写法。这种写法类似于草书中的数字“3”,收笔时向左平钩出(见图二)。而“故”字的左旁是草书“十”下连写“日字符”,右旁的“攵”则直接用一个短“卧钩”右斜上钩出(见图三)。[黄扬书院]提醒我们注意这些异形字现象,并掌握它们的书写规律。参考图三进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