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子欲养而亲不待上一句是“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赡养父母。但就算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心存敬意,那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传统孝道的核心——敬。他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孝观,认为仅仅满足父母物质需求并不算是真正的孝。孔子指出,连犬马这样的动物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对父母仅仅停留在物质供养的层面,而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那么这种孝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并非否定赡养父母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孝的核心在于“敬”。真正的孝,应当是建立在深厚的情感基础上的,包含着对父母的尊敬、顺从、关心和爱。这种“敬”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因此,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敬重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孝道的真正内涵,才能使父母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