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丰盛的年夜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代,人们过年一定要吃五辛盘。
五辛盘这一传统习俗起源于晋代。据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摆上五辛盘和其他食物。五辛指的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薹和胡荽等带有辛味的食物。因“辛”与“新”谐音,新年食用五辛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同时也有益于健康。五辛食材具有养阳、调动机体正气的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季节性疫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吃五辛的习俗流传至今。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描述了五辛菜的制作方法,其中包含了葱、蒜、韭等食材,取迎春之意。后来,五辛的食材和食用时间发生了变化。从唐始,人们开始在立春时吃五辛,此时五辛食材更容易获取。春饼也被加入到五辛盘中,因此五辛盘也被称为春盘。
在唐代,吃春盘已经成为宫廷中的一项重要习俗。每逢立春之日,皇帝会赠送给重臣春盘作为礼物。诗人杜甫在他的诗中描绘了长安和洛阳梅花开放时吃春盘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象征着迎接春季和祈盼丰收。虽然如今在城市中很少听到五辛盘的说法,但在农村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