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国鼎立的年代,东吴孙权身边的一位大将吕蒙,其武艺高强,多次建立卓越战功。因家境贫寒,他幼年时期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文化素养。虽然从军后英勇善战,但深知自身文化不足的他始终渴望能有机会学习。
一天,孙权对吕蒙坦诚地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更应该多读书以增长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担当重任。”吕蒙听后有些犹豫,表示军中事务繁忙,难以腾出时间阅读。孙权便以汉光武帝为例,向他解释道:“汉光武帝在紧张的行军作战中,仍然手不释卷。你又为何没有时间呢?”
吕蒙深受孙权的鼓舞和启发,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从此,他开始努力挤出时间认真读书,日复一日,书本始终不离手。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的知识储备逐渐丰富起来,成为了一名备受赞誉的博学多才的名将。就连孙权的智囊团成员鲁肃也对他深感钦佩。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形容的正是像吕蒙那样勤奋好学的精神,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也不放弃阅读和学习。这个成语起源于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描述了吕蒙即使身在战场也始终持书不放的决心和行动。这个寓意深远的成语至今仍被广大人们用来形容勤奋学习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