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词典:本来面目
【成语】:本来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简拼】:blmm
【释义】:该成语源于佛家,用来指人的本性,也可比喻事物原本的模样。
【溯源】:源自唐朝慧能大师《六祖坛经•行由品》,在宋代苏轼的诗《老人行》中也有提及。故事中的佛教禅宗六代世祖慧能大师向弟子揭示了“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即人的本来面目。
【近义词】:事物的真实面目、真相大白
【反义词】:伪装掩饰、刻意打扮
【语法】: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作主语或宾语。
【英文翻译】:original appearance (of a person or thing)
【日文翻译】:本来面目
【德文翻译】:das Originalgesicht
接下来是“本来面目”的成语接龙:
【顺接】:目光深邃、目不转睛、目不暇接、目无余尘等。这一系列成语都围绕着“目”展开,形容人的专注或看得见的景象。
【逆接】:根深蒂固、本小利大、本末倒置、本性难移等。这些成语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本质或源头。
【再逆接】:现身说法、一脉相承、特立独行、推心置腹等。这一系列成语展示了一种对真实自我或本质的自我展示的态度和行为。与“本来面目”相辅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