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曲靖新闻
随着处暑过去两天,标志着三伏天即将结束。古人通过观察,确定了处暑和末伏结束的时间作为判断暑气消退的重要节点。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从7月16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总共40天。那么,在处暑后的两天,也就是8月25日,我们可以确定三伏天已经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家中的空调也可以暂时歇息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出伏日恰好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传统的七夕节。在唐宋时期,七夕节的氛围尤为浓厚。据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七夕前数日,街市热闹非凡,人们折取未开的荷花,制作双头莲玩耍。街头巷尾,儿童们穿着新装,竞相夸耀自己的鲜丽。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紧密相连,这个故事在我国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
七夕之“七”确实与织女星有关。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诗句描述了织女星一天移动七次的情景。《周易》象数中,七代表兑卦,象征西方、秋天和少女。七月初七这一天被定为人间少女向织女乞巧的节日也是合情合理的。
关于七夕节与数字“七”的紧密联系,还有“女七男八”的说法。《黄帝内经》中提到“女不过尽七七”,意味着“七七”与女性生理周期密切相关。七夕节作为女性的节日,与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紧密相连。
为何要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向织女乞巧呢?现有的文献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后人对此进行了多种猜测,但每一种说法都有其牵强之处。有人说是因为牵牛星是“七曜”运行的起始点,有人说是因为“七”与“妻”谐音,且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还有人说是因为在《天仙配》中女主角是“七仙女”,与女宿扶筐七星有关。但这些说法都难以完全解释清楚古人选择七夕作为节日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