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校论文答辩工作的展开,“翟天临引发毕业生热议”的话题在微博上持续发酵。距离翟天临学术事件虽已过去三月有余,但现在仍有大量临近毕业的学生对其表示强烈不满。
学术不端之风日益严重,翟天临事件似乎成为了一个爆发点。一系列事件,如严卡本科生研究生质量、坚持严进严出等,都是渐进累积的结果,而非突然发生。之前的每篇论文的不认真对待、每次的抄袭,都像是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事实上,即使没有翟天临,也会有其他博士让决策者开始正视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并着手改变现状。真正引起变化的是现状本身,而不是揭露现状的人。
我并非在为翟天临辩护,而是希望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事件背后的意义,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为实现这一变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作为同样面临写论文、答辩的毕业生,我深知这其中的压力与挑战,但我们也无需过于惊慌。面对日益严峻的毕业形势,我们应持有“遇强则强”的勇气和信心。与其在此浪费时间责备翟天临,不如静下心来多读书,充实自身。不论外界如何喧嚣,我们都应拥有应对的能力。有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非什么神秘的考核形式。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考试的主题是明确的。在提交作品时,一些学生仍会迷茫和犹豫。一篇论文的诞生可能源于数年的观察与思考,或是灵感闪现时的精雕细琢,绝非匆忙赶制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