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测试。测试人员从应用市场下载了一款名为“WiFi精灵”的应用,发现里面罗列了众多的WiFi资源,然而在实际尝试连接时,却发现全部无法连接。免费的WiFi资源看似诱人,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个空架子。
在进行连接测试的过程中,测试人员意外发现,每当点击某个选项时,都会自动下载两个陌生的应用程序到手机中。这些应用程序的来源并不明确,而且它们的下载过程没有任何提示,仿佛凭空出现。这些应用程序实际上是隐藏在广告链接中的伪装产品,一旦用户被诱导点击,就会悄无声息地安装到手机中。
工程师进一步测试发现,这类免费WiFi的应用程序除了无法提供正常的WiFi连接功能外,还会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比如一款名为雷达WiFi的应用程序,一天之内收集位置信息高达67899次。这意味着从早到晚,包括夜间休息时,这些应用程序都在不断定位用户的行踪,甚至能掌握用户的生活规律和喜好。更为糟糕的是,随着这些应用程序的增多,手机开始出现大量弹窗广告,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
这些应用程序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确:通过诱骗用户观看广告来牟利。即使用户尝试关闭这些应用程序,它们仍然会通过所谓的“自启动”功能重新在后台运行,继续收集用户信息并推送弹窗广告。这种欺诈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权益和手机使用的正常体验。财经提醒广大用户,要警惕此类应用程序的存在风险和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