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是设计者的神奇之笔吗?
颐和园探秘:美丽的巧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每年冬至前后,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都会上演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夕阳余晖照射在桥洞上,形成璀璨夺目的金色光洞,如梦如幻。这一景象被人们称为“金光穿洞”。
摄影师王克海、刘派和刘平等都曾捕捉过这一瞬间的美丽。随着这周六冬至节气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在颐和园,手持“短炮”等待拍摄这一难得的美景。据经验老道的朋友们分享,下午4点左右是拍摄的最佳时机,持续时间约20分钟。
为了记录下这美妙的瞬间,摄影爱好者们早早地守候在桥边,更有甚者提前进入公园寻找最佳拍摄位置。这座桥的每一个孔在特定的时间都会出现金光熠熠的景象,这在一所皇家园林中显得尤为神秘。
网络上曾盛传,十七孔桥的设计蕴天文地理知识,是清代工匠的巧妙之笔。颐和园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对此给出了回应。他们表示,十七孔桥是清漪园时期建造的,作为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陆路桥梁,它的建设并没有涉及任何天文学原理。
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金光穿洞”现象其实是一种美丽的巧合,并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记载这一现象。冬至前后,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光线呈现特殊的斜长光影,这才照到了平时看不到的区域,形成了我们所见的“金光穿洞”。这种现象在冬至前后的一两个月内都能观察到。
随着冬至的临近,前来颐和园观赏和拍摄“金光穿洞”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保证游客和古建筑的安全,颐和园已经加强了相关区域的安全管理,并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
工作人员还提醒游客,除了十七孔桥,颐和园的其他古建筑如长廊、石舫、西堤六桥等,在冬日里也会呈现出别样的美景。
尽管“金光穿洞”现象令人惊叹,但颐和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冬日景观等待游客去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