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汽车车身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轻量化需求的提升,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及新兴车企对铝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铝材的连接需求,相应的连接工艺也在逐步发展和成熟。今天,螺丝君将对冷连接工艺及其供应商进行梳理,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未提及的内容。
连接工艺概述:
● SPR自冲铆连接工艺:铆钉类型包括3mm、4mm、5mm,成本约为每个0.3-0.5元。该工艺需要双侧空间,适用于铝材与钢材的连接,如前后塔包铸件与周边板材的连接。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验、金相检验和强度检验。主要供应商有阿必达、亨罗布等。
● TOX(Clinching)无铆连接:无需使用铆钉,静态连接强度约为点焊的70%,动态疲劳强度高于点焊。主要应用于含有铝材的前后盖区域。供应商包括托克斯和BTM。
● FDS流钻螺钉(热熔自攻丝):只需单侧空间,主要使用M4、M5螺钉,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主要用于型材与周边件的连接,如门槛梁等。螺钉成本约为1.1元。在车身设计中常与螺接组合使用。主要供应商有巍博、德派等。
● EJOWELD摩擦塞铆焊:可直接连接铝合金和热成形材料的新工艺,无需预开孔,强度高。主要应用于前通风道、顶盖上边梁等位置。
● Flexweld自穿刺电阻焊元件:在轻质板件中预先冲入钢质元件,然后使用点焊机焊接。主要应用于大众的一些车型。供应商为阿诺德。
● ImpAcT(Tacks)高速射钉:利用气动吹打方式将铆钉压入板材,具有较好连接性能但噪音较大。主要在奔驰车型中应用。
● 压铆与拉铆:压铆通过压力使螺母螺栓的花齿挤入板内,拉铆通过螺母或螺栓的变形实现安装。应用于车身各个位置,为主机厂提供辅助安装手段。主要供应商包括阿必达、宾科等。
● TSS热融塑料铆接和FDR自钻式拉铆:这两种工艺主要用于碳纤维与其他材料的连接,具有单侧空间优势和高扭矩与拉脱力。供应商分别为毅结特、瑞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