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敢于创作律诗的现代诗人,我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们敢于挑战古典艺术的规则。他们的水平究竟如何,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之前,我曾向大家介绍过莫言、易中天等人的七律创作,从大家的反馈来看,这些诗作仍有商榷的余地。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理解,对于不熟悉平仄格律的现代人来说,律诗的创作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说到《无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李商隐。他这类情诗的创作,已经达到了极致。李商隐共创作了15首《无题》诗(未计入存疑作品),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
这些无题诗具有典型的李式情诗风格:词句朦胧凄美,风格浓丽,构思新颖。模仿这类作品难度极高。古代文人墨客大多不敢轻易尝试,即使偶有创作,也难以与李商隐的诗相媲美。马东在失恋后创作的一首《无题》诗,却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这首诗如下:
《无题》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杯酒难消愁,三杯醉意迷离;梦中寻香影,五更寒袭心间。
凤钗斜插泪沾巾,荼蘼花落缘已尽。
小楼寂寂新雨月,如钩如缺难团圆。
这首诗是马东年轻时的作品,创作于一次失恋之后。从整体上看,虽然难以与李商隐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马东的这首《无题》诗确实是在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在意境和用词上又有所创新。虽然诗中有些许堆砌之嫌,但每个意象的刻画都非常精准,使得整首诗在美感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从晚凉天到晚雨月,整首诗意境连贯,作为现代人创作的七律,实属难得。
马东先生此后的作品并未达到这一水平,因此这首诗可谓是他的一次超常发挥。爱情确实能让普通人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激情,马东的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首诗,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各位踊跃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