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童时便怀揣凌云壮志,如同瑞莲绽放新荷的生机。在徐州对抗洪涛,西湖则荡漾着清澈的波纹。一心为民,何惧困难重重?这是四川省眉山市苏洵小学孩子们的生活写照。
走进这间充满童真的课堂,正逢课前一分钟。三年九班的学生们齐声唱响儿歌,手舞足蹈,仿佛化身捧着书卷的小诗人。两个新面孔的老师正在分发印有传统纹饰的书签,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
铃声响起,班导师向大家介绍:“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两位优秀教师来为我们上课。”在一片期待中,思政课教师周巍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她用生动的方式开启课堂:“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谜底是一位名人,看看谁能快速准确地猜出来。”听到谜语,班上的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纷纷举答,谜底是“苏轼”。周老师继续说道:“没错,苏轼是我们眉山的历史名人。如果没有他,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呢?”
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深思。他们分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说,文学宝库可能会少了像《赤壁怀古》这样的名篇;有的孩子说,西子湖畔就没有苏堤这样的美景;还有的说,可能就看不到东坡提梁壶的设计了。旁听的教师们也频频点头称赞孩子们的创意回答。
周老师将相关资料逐一展示在黑板上,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大家边讨论边思考,课堂氛围活跃。她继续讲解:“我们学习和了解‘三苏’的故事,也是在感悟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随后,她留下了一道思考题:如果与“三苏”相遇,你们会说些什么?
课堂过半时,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杨扬老师带来了以“‘三苏’家风润童心”为主题的讲授。她通过讲述故事、展示道具、播放动画等方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课堂结束时布置作业时她提到了家风的故事并留下了书签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下课铃声响起后大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