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拥有众多独特的地名歇后语
这些富有韵味的歇后语,承载着秦淮独有的故事,融入城市的记忆中,见证了历史的岁月变迁。今天,小秦带来了许多老秦淮的歇后语,让我们看看你能答上几个?
在秦淮,形容一个人事务繁忙,有一个形象的歇后语:“出了南门——尽是寺(事)”。这里的“寺”谐音为“事”,指的是门外的繁忙景象。每当提及此,人们都会想起南京著名的文旅地标大报恩寺,以及南郊众多的古寺。
南京夫子庙泮池西侧的文德桥也有一个有趣的歇后语:“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是因为文德桥位于子午线上,每逢特定日子,桥上会众多观赏月亮的游客,曾一度将桥的栏杆挤断,因此有了这个歇后语。不过现在的文德桥坚固许多,游客们可以放心地观河赏月。
走进状元境,你会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这个地名的演变也颇有意思,从南唐时期的国子监巷,到元明时期的状元坊,再到清朝时期成为书店、书摊的集中地,形成了如今的状元境。这里的歇后语“走进状元境——尽是书”,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夫子庙作为古代江南贡院所在地,也有着许多有趣的歇后语。如“贡院门口的糕——馊的还是相公吃”,形容某物虽已损坏但仍被使用,或事情未完成仍需当事人完成。而“奇芳阁、魁光阁——阁(各)吃阁(各)”,则形容人们各自享受各自的饮食。
说到美食,永和园的烧饼也是秦淮的一大特色。趁热吃的烧饼酥香可口,一旦冷却,口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南京人有句口头禅:“永和园的烧饼——趁热吃”。
“天天不离钞库街”,这句歇后语是讽刺那些守财奴式的人,只顾自己的小金库而无所作为。而扫帚巷的货则因为旁边的雨花路热闹非凡,其售卖日常用品相较之下就显得“靠边站”了。
秦淮的历史悠久,这些通过地名形式传承下来的歇后语,是老南京人对城市记忆的独特表达方式。那么这些老秦淮的歇后语,你答上了几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