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出自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出自

云上朗读者:铜带钩的故事

在古代,衣带钩是一种用于系束袄袍、战袍或甲胄的器物,其设计巧妙独特,使用的材料十分名贵。这种小物件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官品富贵的礼仪,是艺术和礼仪的完美结合。它也是交往中重要的礼品,汉代称之为“胥纰”或“犀毗”。

古代服饰并没有现代的纽扣,通常为宽袖长袍,腰间需要系带。这些带子按质地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丝织的“绅带”或“大带”,可以直接系束;另一种是革制带,质地较硬无法直接打结,因此需要带钩来连接。

1994年,在嘴子前4号墓土了一件铜带钩,长7厘米,宽4.4厘米,重50.5克。这件带钩造型独特,仿佛是一只小兽,昂首引颈,张口露齿,犹如即将咆哮奔向远方。它的背部正凸平展,背部设计有四个半环小鼻,可以镶嵌在革带上。这种独特的设计和装饰使得这件小小的带钩仿佛拥有了生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可以想象,当年墓主佩戴上这枚带钩,定能彰显其威武的气质。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窃钩者诛,者为诸侯”的历史典故,其中的“钩”指的就是带钩。带钩作为古代服饰的装饰件之一,其制作材料最初是石、骨、木、藤等,后来逐渐发展为金、玉、铜、铁等。它的形态各异,反映了带钩在实用基础上的进一步艺术化,已集实用、装饰、工艺于一体。除了用于腰带的系扣,带钩还是佩器、佩物的钩子,可以悬挂武器、工具、印章、玉石器等。

带钩的使用始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尤其在战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带钩的使用更为广泛。当时,《淮南鸿烈说林》中形容:“满堂之坐,祖钩各异”,可见带钩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必需品,更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反映了人的地位与财富。正因如此,有人为了财富不惜冒险盗窃一个小小的带钩。

魏晋以后,由于绞具(带扣)的流行,因其使用更为简洁牢固,逐渐取代了带钩的作用,带钩便开始走向衰落。

本文来源于海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出自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