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制冷剂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和有机化合物制冷剂两大类。根据其常规冷凝压力和标准沸点,又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剂。高温制冷剂的标准沸点为0-10℃,中温为0~-20℃,而低温则为-20~-60℃。
制冷剂的编号由R和后面的数字及字母组成,其中R代表制冷剂,后面的编码则根据制冷剂的种类和分子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号。以下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别制冷剂的编号规律。
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其编号形式为“R(700+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例如,水、空气、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编号依次为R718、R729、R717、R744和R764。
对于有机化合物制冷剂,其种类繁多,包括卤代烃、碳氢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等。其中,饱和碳氢化合物(即烷烃)及其卤代烃的编号方法是根据其分子通式进行的。例如,CH4的编号为R50,CF2Cl2的编号为R12,CF3Br的编号为R13B1等。对于同分异构体的饱和碳氢化合物及其卤代氢,编号规则类似,随着同分异构体越来越不对称,会在编号后附加小写字母进行区分。例如,二氟乙烷的编号为R152,其同分异构体的编号为R152a。环状衍生物的编号前会使用大写字母C,例如氯七氟环丁烷的编号为RC317。
至于混合物制冷剂,包括共沸混合物制冷剂和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剂。共沸混合物制冷剂的编号为“R(500+该产品应用先后序号)”,其组成表示为“制冷剂组分(各组分质量分数)”。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剂的编号规则为“R(400+该产品应用先后序号)”,其组成同样表示为“制冷剂组分(各组分质量分数)”。如果混合物的组分相同但质量百分比不同,会在编号后接大写字母以示区别。这类制冷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非等温过程,有利于降低功耗、提高制冷系数;二是气液相组分不同,泄漏会改变混合比例,影响性能。
其他有机化合物制冷剂的编号一般按照R600序号进行,例如为R610,甲胺为R630,乙胺为R63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