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一生似乎都在一个早已注定的使命召唤下展开,仿佛生来便为了完成这个使命,至死不渝。这一使命,既是人们不断追逐的动力源泉,也是个人志向的核心,正如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如今这个时代,那些坚守信念、追求志向的人们,却常常被我们当作笑柄。我们以投屈原、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等人为例,嘲笑那些坚守志向的人们是傻子。在我们的价值观里,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追求现世快乐。这包括长寿、晋升、财富积累、爱情美满和儿孙满堂等实际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们感到安全,让我们安心地面对未来,愉快地踏上人生的旅程。而那些虚无缥缈的“志向”,则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那些为了追求志向而付出生命的人,在我们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有时候我会从现实的喧嚣中抽离出来,独自思考。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会穿越时空的壁垒,深深地打动我。当读到辛弃疾的诗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我为他感到扼腕叹息。当有人谈论王安石变法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之争辩,虽然辩论失败我会耍赖大哭。
我从未想过会对素不相识的生命产生如此强烈的认同感。我想,这是因为历史往往是由那些心怀大志的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他们的存在为我们这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照亮了一部分道路,让我们感到振奋并格外珍惜。功名利禄、成败兴衰,一切都会随时间流逝,唯有坚定的志向永存,照耀千古。
这个志向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能感到一丝温暖的力量。有了这一丝温暖,我们才能确定自己仍然活着。我们一生都在追逐这个志向,即使面临注定的失败和炽烈的死亡,也要换得光明的永存。
老舍在《断魂枪》的开篇写道:“生命是闹着玩的。”在夜深人静时,沙子龙仍然会拿起他的枪。关于人活着的意义,执拗的王安石早已给出了答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有志者来说,无论成功与否,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追求和为之奋斗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