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满之后的十五天便是仲夏月的芒种节气,今年它在农历五月初八出现,紧跟在端午节后三天。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夏节或五月节。在这一天,传统习俗包括饮用雄黄酒、食用“饼”,以及给孩子们戴上“长命缕”。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使得芒种节气相比之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芒种有深刻的描绘,提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设置各种礼物来祭祀花神。他描述道:“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卸幕,花神退位,必须饯行。”这种传统在百度上也有所解释。庚辰本脂砚斋在此处批注道:“无论事实真假,看起来很有道理。”
说到底,“芒种饯花神”是曹雪芹为故事需要而设计的情节,用以塑造林黛玉葬花的情节,从而展示她独特而复杂的性格。在《红楼梦》中,“葬花词”是她为自己的逝去青春唱的“葬歌”。值得注意的是,林黛玉的生日被安排在二月十二日,这一天也是花朝节,又被称作百花生日或花神的生日。关于花神的故事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传说。例如丰台花乡旧时的两座花神庙,其中西花神庙内供奉着花王和十二位花神。每位花神负责管理当月的花卉。尽管当地的花农有祭祀花王的传统习俗,但并未听说有像送灶王爷上天那样为花王饯行的仪式。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事活动而设立的。关于芒种节气,东汉大司农郑众解释为:稻麦的种植时节。此时正值三夏大忙,北方麦收刚结束,南方则正是插秧的季节。诗人陆游曾作诗描绘:“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农历书中也提到:“此时可以种植有芒的谷物,错过这个时机就会失效。”农民将“芒种”理解为“忙种”,因为芒种是种植谷物的关键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期进行播种,可能会导致收成不佳甚至无法收获。因此北方农民在麦收后会加紧播种夏季作物如玉米、白薯、大豆和花生等。农谚中有句话说得好:“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关于京西稻的种植也有着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农业是的基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秋。”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忙种”时期的确需要抓紧播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