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佐像,描绘的是明代著名学者黄佐的形象,被载入历史文献。
▲临桂两江镇琅琥村,元宵夜鱼龙舞动,热闹非凡。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看月亮从一家家的灯火中缓缓升起。在大地上,“三元”之一的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尾声,各地都保留着赏花灯的习俗。
谈及元宵节,不得不提老桂林的民间习俗。舞狮子、踩高脚、放焰火、唱彩调、出龙灯等,都是桂林人过十五的传统方式。如今,虽然一些传统风俗已经逐渐消失,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依然是温馨的画面。甜甜的汤圆,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谐、吉祥如意的向往。
元宵节,怎能少了灯光的点缀?流光溢彩的元宵灯会,是各地都保留下来的习俗。在临桂两江镇琅琥村,村民将龙视为灵物,舞龙灯的习俗流传至今。而在市区,龙灯出游、热闹的乐队、高脚、牌灯等,都伴随着火树银花,照亮了夜空。
元宵节不仅是玩灯赏灯的节日,也是盘中美食的象征。桂林的汤圆,是这一节日不可或缺的美食。甜口的汤圆,馅料甜蜜;咸口的汤圆,馅料丰富。热气腾腾的汤圆,家的味道瞬间弥漫。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元宵节也是充满诗意和怀乡之情的节日。旅桂文人留下了许多与元宵节有关的诗歌,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桂林元夕之夜的繁华盛景。
除了传统的赏灯、吃汤圆,桂林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偷青”和“摸钉”。偷青青年男女在园子里薅青菜、葱蒜寓意图个吉利;而摸钉则是为了祈求家中人丁兴旺。家家户户的蜡烛、彩灯都要亮通宵,寓意“一夜通明”,这个年才算圆满结束。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温馨和诗意的节日。无论是玩灯赏灯、品尝美食还是遵循独特习俗,都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愿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幸福和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