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的冬日时光:别样的取暖与御寒之道
随着西安今冬初雪的降临,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在这样的季节里,秋裤、暖宝宝、羽绒服成了我们必备的保暖三件套。你是否好奇千年前的唐朝,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冷冬季的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
盛唐时期,繁荣昌盛,进出口贸易发达。就连取暖燃料,也是进口商品之一。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西凉国进炭百条,其炭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可见当时进口装备的重要性。
在贵族之家,取暖更是玩出了各种花样。杨国忠家便是一个典范,他们以炭屑捏成各种形状,在冬天燃烧于炉中。而唐朝的暖气房也已被发现最古老的暖气遗址。通过引入温泉水,利用水蒸气将房间烘热,这种地暖的方式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些高级的取暖方式,大多数贵族和官僚还是主要通过生炉火来取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冬夜寓直麟阁》一诗便描绘了当时燃炉取暖的场景。
除了取暖设施,唐朝人的御寒饮食也值得一提。绿蚁新酒、红泥小火炉,古人深谙饮酒取暖之道。而羊肉作为当时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冬日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美味。唐朝人将羊肉做成炙羊、蒸羊、羊肉面条等美食,至今仍有许多地方保留着食羊肉的习俗。
唐朝的冶金工艺发展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精致好物。手炉作为精致仕女必备的取暖好物,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手炉质料以铜为主,器型多样,炉内常置火炭或余温灶灰,于掌中取暖。古时达官显贵、名门仕女在寒天出游时都会携带手炉以示气派。
如今,我们过冬的装备已经与唐朝大不相同。但了解唐朝人如何过冬,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东方韵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你的过冬装备准备好了吗?穿上紫袍唐装,手握暖手宝,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别样的冬日温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