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散发着高贵的香味,享有“天国之花”的美誉,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珍爱。这样美丽高贵的花朵,本应象征着美好,却因其未开放时花蕾密布枝头,被诗人自唐宋以来常用来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在诗词中,丁香花成了表达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离愁别恨的意象。
描写丁香花的诗句众多,如杜甫的“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钱惟演的“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若要说起以丁香表达愁苦情感最为生动的诗句,那无疑是南唐中主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句词出自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词人轻卷珠帘,映入眼帘的是锁着的重重春恨。随风飘落的花瓣无人做主,令人思绪悠长。在这伤春的情境中,李璟借写男女间的惆怅来表达自己的愁恨和感慨。
作为南唐的第二代皇帝,李璟在位十九年,期间南唐逐渐衰败,并向后周称臣,最终抑郁而终。词中的第一句“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将读者引入词中,描述了词人的动作。词人卷起珠帘后看到了什么呢?并没有明说,而是借此抒发内心的愁怨。
接下来的句子揭示了“春恨”的根源:“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风吹花落,无人管顾的落花使词人联想到自身的飘零无依,由此产生了愁怨。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春恨的真正原因。词人未能见到青鸟传信,与心上人失去联系,相见无期,心中自然生出愁怨。“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诗人常用来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李璟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丁香融入雨中的情境,使得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词人眺望日暮时的楚天绿波,那滚滚江水如同他心中无尽的愁思,流淌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