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子里的那股“气”,究竟是何方神圣?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饭后肚子,轻压还会发出咕噜声?或是频繁打嗝、气上下不通,感觉胸口被什么东西堵住?对于那些经常肠鸣、频繁放屁,甚至时而便秘时而腹泻的人来说,这一切的源头,其实都是肚子里的“气”在作祟。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气机”。简单来说,就是体内气的流动状态。当气息通畅时,人们的饮食、睡眠以及肠胃功能都会处于正常状态;但如果气滞、逆、陷、升降失常,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肚子里的气不顺,不仅仅可能导致消化问题,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比如头晕、恶心、胸闷,甚至脾气暴躁、心情郁闷,这些都可能与“气机不调”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让体内的气重回正轨呢?其实,只需两味中泡水喝,便能实现“一补、一通、一升、一降”,助你调理肠胃气机。这两味中在各家中柜中或许都能找到,但很多人并未正确使用。
第一味:陈皮——理气健脾止胀气,实现“一通一降”
“百年陈皮胜黄金”,这句话绝非夸张。
陈皮是橘子皮经过晒干后的精品,它并非普通的果皮,而是一味地地道道的理气高手。
陈皮为何能“通”和“降”呢?这是因为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能刺激胃肠道,促进消化液,使食物更空。你的肚子里的气,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食物消化慢,导致气滞在肠道里。而陈皮的“降”则主要体现在降逆止呕,缓解胃气上逆。你是否曾遇到过吃完饭胃里翻江倒海,甚至打嗝、反酸的情况?这就是胃气逆了,陈皮的重要功能就是让其“降逆”,让胃里的气往下走。
如何使用陈皮呢?可以泡水喝,取3-5克陈皮,用热水泡5分钟,饭后喝一杯,特别适合消化不良、胃胀的人。还可以在煮粥、煲汤时加入陈皮,增脾作用。
第二味:参——补气健脾助消化,实现“一补一升”
如果说陈皮是“通”和“降”的高手,那么参就是“补”和“升”的王牌。
参为何能“补”和“升”呢?《本草纲目》中提到参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参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使你吃进去的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而“升”则是指升阳举陷,防止气机下陷。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肚子坠坠的,或者有轻微的胃下垂,或者吃完饭就犯困、没精神,这其实就是脾气不足、气机下陷导致的。参能扶正气、升阳气,让你的气机有力地往上走。
参的使用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单独泡水喝,也可以和陈皮一起泡水,更能增强补气理气的效果。还可以用来炖汤、煮粥等。
为何“一补、一通、一升、一降”能顺气呢?很多人可能认为胃肠问题只需要“补”或“通”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真正的调理需要讲究平衡。如果只“补”不“通”,可能会气滞不行,反而容易胃胀;如果只“通”不“补”,身体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气还是不足。参和陈皮搭配在一起,正好形成了“补与通”结合、“升与降”平衡的完美组合。
除了使用中调理外,还有一些日常习惯也能帮助你顺气。比如少吃生冷食物、吃饭细嚼慢咽、适量腹部、保持心情舒畅等。
两味中——陈皮和参,可以帮你理顺肠胃之气。无论是饭后胀气还是脾胃虚弱,试试这杯简单的茶,或许就能让你找到舒适的感觉。但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