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相濡以沫典故起源于《庄子·大宗师》,讲述鱼在干涸池中互相用口沫湿润,比喻同在困境中相互扶持。

“相濡以沫”这个典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庄子·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两条鱼被困在干涸浅池中,面临生存的困境。其中一条鱼对另一条说:“你出来,我们一起到大海里去吧!”然而,另一条鱼回答说:“我实在 устал(疲惫不堪),追逐着波浪,跳跃着于深渊之间,就已经耗尽了我的力量。现在这条浅池虽然狭小,但至少还能让我用口沫湿润自己的身体,还能互相依靠,难道你还要我去寻找那不可知的、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大海’吗?”于是,它们继续在浅池中相互用口沫湿润,彼此扶持,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比喻在困境中,人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它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牺牲精神,也体现了在逆境中相互依存的生存智慧。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群体,相濡以沫的精神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提醒我们在艰难时刻,要珍惜身边的人,共同面对挑战,携手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