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母亲的灵位牌摆在家中

母亲的灵位牌摆在家中

在农村地区,关于是否应在厅堂悬挂先人的遗像,是一个近几十年才被广泛讨论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现在,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厅堂不放先祖像,放了人散财也丧”。在某些地方,人们对此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的先祖像一直就挂在厅堂内,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习俗。

以苏童的作品《黄雀记》为例,第一章《照片》描述了保润的祖父对拍照的热爱,他希望在自己老去后,能有一张满意的照片作为遗像。文学作品往往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然而并非所有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像保润的祖父那样波折。许多老人都能拥有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这张照片最终成为他们的遗像。

在我母亲的生活中,虽然不像保润的祖父那样年年拍照,但她每隔几年就会拍一张照片,以此来留下自己的影子。这些照片经过放大后,会被精心装裱在镜框中,放在自己的房间中展示。有黑白照片,也有彩色照片。从六十多岁到八十多岁,她的房间里挂满了自己的照片。最终,她选择了一张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照片,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向我们兄弟姐妹传达她的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间内的其他照片逐渐消失,只剩下两张她最满意的作品——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

当母亲去世后,我们按照当地的习俗将她送到山上安葬,然后将她的照片带回家中,挂在家先的右边。我们家的传统中,左边通常挂父亲的肖像画。如今在许多家庭中,由于照相和洗相技术的进步,拍摄遗像并在厅堂内悬挂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做法。然而这并非是我国所有农村地区的传统习俗。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方习俗的差异,厅堂的功能和用途也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厅堂主要用于聚会和待客;而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厅堂还是家庭重要民俗活动的场所。例如,祭祖、嫁娶仪式以及白事活动都在厅堂举行。堂屋面对大门的正面通常没有“家先”牌位等设施,而有的地方则设立有神龛或祖先牌位。关于“天地国亲师位”的解释,“天地”是自古以来祭祀的对象,“国”既指也指创立的祖先。“亲”指的是去世的历代祖先以及联姻的姻亲祖先。“师”不仅指老师,还包括师父等。关于“位”的不同解读中,有的认为是指牌位,有的则认为是指活着的家人。“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习俗。有的地方不在堂厅设立家先或神龛,只在特殊节日时才拿出家谱祭祖;还有的地方设有专门的房间用于祭祖和摆放神龛、祖先牌位等。在这些地方,堂厅一般不挂先人的遗像,当地的风水习俗中也有相关的禁忌说法。“厅堂不放先祖像,放了人散财也丧”这句俗语只在某些地区流传。是否能在厅堂挂先人的遗像主要取决于当地的习俗和文化背景。各地的习俗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母亲的灵位牌摆在家中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