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才女李清照,令人不禁心生怜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声声慢》让她征服了无数诗词爱好者,同时也让我们洞察了她内心的无尽苦楚。若非情感深重,又怎能抒发如此悲切的词作?
李清照的过去并非一直都是如此。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家族背景显赫,父亲追随苏轼,母亲是状元之女。李清照虽为女子,却得以读书习字,这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幸运。那时的李清照,如同古装剧中的古灵精怪千金,过着任性而快乐的生活。
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充满了欢乐,描述了与朋友们游玩的情景,“沉醉不知归路”,于是大家一同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荷塘边的笑声,成为多少人向往的时光。
随着李家女的成长,她也步入了少女怀春的年纪。这一时期,李清照创作了许多富有的词作。本期我们要欣赏的《浣溪沙·闺情》便是其中之一:
《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笑开颜,斜飞宝鸭衬。一笑间,眼波流转被人猜。
风情万种显韵致,半笺娇恨寄情怀。月移花影时,约会重逢约重来。
这首词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痴情形象。上片开篇便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少女笑颜如花,发饰精致,托腮沉思。仅仅14个字,并未明言其美,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李清照的白描手法确实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更妙的是最后一句:“眼波才动被人猜!”以眼神的灵动,笑容的可爱,成为词中最美的瞬间。下片同样精彩,少女深情低头书写相思之情,“风情”与“娇恨”相映成趣。
最后7个字是全词之精华:“月移花影约重来”,巧妙力压王安石和元稹。王安石在《春夜》中写月移花影上栏杆,而李清照则更直接地以月影花影表达约会之意。显然,李清照的笔触更为动人,更富性。
尽管元稹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达,但李清照的这一写法却更具韵味和回味。纵观全词,无论是文字水平还是意境之美都令人叹为观止。
有清代文人如王鹏运等认为此词可能并非李清照所作。他们认为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婚,没有这样的人生体验,且大家闺秀不会写出这样的情词。
对此观点,我们只能表示:这些评论者并不完全了解真实的李清照。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是否如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情词中展现的调皮与任性是真实的。就如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中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样生动有趣。这就是李清照的写照,曾经的她是如此快乐。
读完她早期的这些词作,再读后期的《声声慢》,怎能不让人心疼?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让她的词作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