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刘松年的《溪山雪意图》及其文化意蕴
徐莺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天气愈发寒冷。在这个时节,人们围炉煮茶,欣赏雪景,体验冬日的美好。随着现代社交媒体的兴起,这种生活方式成为了新晋网红,但究其根源,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传统。
一、大雪节气与雪相关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时,北方寒地已是“冰厚三尺,地冻一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雪节气,人们开始各种玩乐方式,从宋始,古人下雪玩起了堆雪狮,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文人则踏雪寻梅、围炉煮茶,体现了对雪的独特审美和情感体验。
二、古人的玩雪方式
农耕时代,结冰封河,田野沉睡,人们开始一年的休养生息。在大雪时节,家家户户为过年作准备,如藏冰、储雪、酿酒、腌肉等。大雪之时,富贵人家会用炭盆、香炉、御寒球等抵御寒冷。
从宋始,人们在庭院中发明了各种玩乐方式。堆雪狮、塑雪人、打冰球等活动在雪中开展,成为人们欢乐的来源。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雪的热爱,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三、雪景画的文化意蕴
雪景是历代文人最为钟爱的题材之一,也是山水画“冬题”的重要内容。从唐代王维开创雪景画以来,历代画家都有雪景作品传世。大雪节气宜赏雪,雪景画中的天理世界与人间温情相互交织,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
苏轼在雪堂观雪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经历宦海沉浮后回归田园生活,在屋中挂满雪景画以求静,平复受创的身心。南宋夏珪的《雪堂客话》图也体现了文人在困顿中的浪漫和身心自然的状态。
四、古画雪景中的天理世界与人间温情
雪景画中的天理世界表现了自然的庄严和天地苍茫的宏大景象,让人感受到天地的伟大和人的渺小。而人间温情则体现在画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联系上,如卖鱼买鱼的往来,渔翁和文士的会面等,都透露着人间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情也是传统文化中隐士的象征之一。
《溪山雪意图》等古画雪景不仅表现了文人对雪的独特审美和情感体验,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对雪的热爱和对冬日美好的向往依然不变。通过欣赏雪景画和体验冬日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