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本与桌面游戏性能的桥梁——外置显卡扩展坞
由于尺寸和功耗的限制,笔记本在游戏性能上始终落后于同期的台式电脑。为了尽可能提升笔记本的游戏体验,外置显卡扩展坞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随着第12代酷睿和AMD锐龙6000移动平台的推出,以及雷电4和U4接口的普及,新款笔记本都具备了使用外置显卡扩展坞的能力。那么,这种能让笔记本使用桌面级显卡的外设,究竟是否值得我们期待呢?
外置显卡接口的发展历程:从混乱到统一
外置显卡在笔记本中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多年来这种外设未能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通用接口的制约。在雷电3出现之前,各大笔记本品牌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外置显卡扩展坞难以获得广泛应用。
例如,华硕的XG Station可以视为笔记本专用外置显卡的鼻祖。该产品内置GeForce 8600GT独显,能与标配ExpressCard扩展接口的笔记本配合使用。XG Station内置的显卡无法更换,且ExpressCard接口的产品并不多见,其带宽仅相当于PCIe x1,性能衰减较大,因此并未引起太澜。
索尼、微星等其他笔记本厂商也尝试过推出外置显卡扩展坞,但同样面临着兼容性和性能的问题。直到雷电3接口的出现,外置显卡才看到普及的希望。雷电3接口的出现为外置显卡扩展坞的普及提供了通用型解决方案。只要笔记本配备雷电3接口,就能连接所有的雷电3显卡扩展坞,安装相关驱动程序后就能正常使用。
外置显卡扩展坞的性能与损耗
雷电3拥有40Gbps的传输速率,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最高带宽。实际上,由于需要为DP信号预留带宽,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带宽最多只有22Gbps,相当于PCIe 3.0×3的带宽。这对于需要插在主板PCIe 3.0 x16插槽的桌面高端显卡来说,雷电3的实际传输速率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
最新的雷电4标准虽然有所改进,但其最高带宽仍为40Gbps,可用于数据流传输的带宽提升至32Gbps,仍无法供高端显卡“满血输出”。实际测试数据显示,在使用雷电扩展坞时,高端显卡的性能损失可达24%甚至更高。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外置显卡的性能输出,如早期笔记本标配的雷电3接口是半速标准、连接显示器时性能更好等。这些都需要消费者注意并自行调试适应产品特点以获得最佳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竞争状况的加剧或许未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改善和解决从而实现技术的优化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满足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对新产品带来未来市场竞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制约外置显卡扩展坞普及的因素除了性能损耗还有价格问题以及桌面显卡的缺货导致的溢价问题最终能否普及何时普及就看价格能否降至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外置显卡扩展坞也面临着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压力和需求而这类外设的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未知的变化和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以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总的来说虽然外置显卡扩展坞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开拓这类产品最终将会为笔记本电脑的游戏性能带来更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期待其未来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创新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