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下了三天,湖中的人鸟声都消失了。在那一天的清晨,湖面已经冻结,我乘一小舟,穿着保暖的衣裳,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那时,雾气与冰冻交融,天空、云朵、山峰、湖水都融入了一片白中。在湖上,只能看到长堤的淡淡痕迹、湖心亭的一点影子,以及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数,仅两三人之多。
到了湖心亭,发现有两人铺着毡毯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炉。他们见到我,大为惊喜地说:“在这湖中,怎么还能找到像我们这样的人!”于是拉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碗酒之后便离开了。询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客居在此。当我下船时,船夫喃喃自语道:“别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再来看另一场景,庚辰年的八月,我前往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那时正值涨潮之际,我迅速赶往海塘观赏。
我站在海塘上,远远地看到潮头像一条白色的线条从海宁滚滚而来。随着越来越近,那潮头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如同千百群小鹅振翅惊飞。潮头逼近时,水花四溅,犹如百万头雄狮奔腾,江水为之震动,声音如同怒雷。再近些,潮水汹涌如同飓风逼人,水势汹涌澎湃,仿佛要拍打上岸。观潮的人们纷纷退避,躲避在塘下。当潮水撞击到海塘时,力量猛烈冲击,水花溅起数丈高,人们都被淋。接着潮水向右旋转卷起,遇到龟山的阻挡,声音震耳欲聋,如同龙湫之水翻滚不息,雪白的浪花在空中飞舞。这一幕令人惊心动魄,我坐下来观潮,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对于甲文,作者通过回忆在西湖看雪的经历,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之情,以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而对于乙文,作者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涨潮景象,表达了对白洋潮壮美景观的赞叹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