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验

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于偏

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于偏

人们向来追求美与善,这是天性使然,无可非议。但有时,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与善,人们可能会舍本逐末,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所认为的美与善,并非真正的美与善。那么,关于美与善的真相与内涵,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善”的主题。

曾仕强教授对于人性的善恶、扬弃、积善、、独善、善俗、善行、常与善人、德善、善果以及善人之宝等话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并探讨这些智慧箴言。

人性中的善恶只是一念之差。我们懂得阴阳的道理,所以有人主张“人性本善”,也有人主张“人性本恶”。其实,孔子并没有讲过人性善恶的问题,他只是说人性是可塑造的。如果我们从小培养人性光辉善良的一面,遏制住人性中潜在的黑暗险恶的一面,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是心地善良的人。

扬善并不是把好事拿来到处吹牛,而是要发扬我们善良的一面。我们要顺着天理良心来完成此生之所以为人的美好使命。为什么要惩恶扬善?因为当有能力时,恶念就可能不断地产生,以前没机会做的坏事,现在可能都会去做。不能惩恶,就可能害己。原本有颗善心,想做善行,现在却可能因为想积小成大而不去做。要惩恶扬善。

要做大善人,先要从小善人做起。要做大事情,先要从小事情做起。一个人求上升,品德方面的上升是无止境的,要顺着外部环境时刻调整自己,因为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成长,而在于修德。

君子一定要有包容之心,广结。《易经》说:“君子要包荒。”人本来就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接受一个人的优点,也要接受缺点。如果把一个人逼成小人了再去看他,会促使他更加顽固;如果把小人当成君子看待,他会不好意思并好好表现,慢慢就变成君子了。君子对待小人不能威胁和利诱,而要柔和宽大以感化他们。

如果一个人身处恶劣环境却能够独善其身,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易经》说:“艮其身,无咎。”但个人的独善并不能改变整个大环境,只有个人的改变而没有整个环境和众人的改变,个人的路也不会一直走得顺畅。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要培养贤德,要移风易俗。《易经》说:“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要使周围的风俗习惯越来越端正、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合乎人性。怎样才能做到“善俗”呢?用或法律都不好。最好的方式是。君子如果能以正能量给予周遭人好的感应,周遭人受到好的影响而改变原有的坏习惯就是“移风易俗”,也就是做到了“善俗”。长裕而不设需要长期扩大自己的善行且永远不能固步自封。《易经》说:“益卦说益长裕。”一个人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美德充实自己的善良扩大自己的善行道德需要一直不断地提升才行物质方面越多精神就越贫乏道德就越衰落记住一句话害自己就等于害别人常与善人《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易经》讲老天常常会照顾到真良的人老天不会特别照顾谁但是常常会照顾真良的人这就是天爵只要走正道做正业老天也会在别的地方给予补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德善就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条件的真正的善良老百姓有善的不善的都要善待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天人合一记得孔子的一句话尽人事而听天命我们就能够做一个自由自在的非常快乐的人!策划若卿内容源自曾教授著述箴言汇编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人生的旅途中若想得到真正的善果就要用心修自己的德行而非他人!购买易經的奥秘完整版易經的奥秘二共两本书¥98以深入理解易经的智慧和奥秘从而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决策!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宽广顺畅!


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于偏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