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天寒风中,回家后立刻渴望温暖的包裹。这时候,空调成了我们的救星。但面对空调上的“制热”和“辅热”两个选项,很多人感到困惑:究竟选择哪个会更暖和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让大家轻松享受冬日温暖。
空调制热:搬运热量的勤劳工人
空调的制热原理就像一个搬运热量的勤劳工人。它主要依靠制冷剂氟利昂的冷凝液化放热和蒸发气化吸热的特性来工作。开启制热模式后,压缩机开始运作,对氟利昂气体加压,形成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进入室内机的换热器,迅速冷凝液化,释放大量热量,使室内空气升温。随后,经过节流装置减压的液态氟利昂在室外机的换热器中气化,吸收室外空气热量,再次变回气体,回到压缩机,开始下一轮“热量搬运”。
在不太寒冷的地区,如南方城市,冬季气温较为温和,空调制热模式表现良好,能快速使室内变得暖和。因为空调是通过“搬运”热量来制热,而不是直接消耗大量电能生热,所以相对节能,使用成本也较低。
制热模式也存在短板。当室外温度特别低,低于0℃时,其效率会大打折扣。因为室外空气热量少,制冷剂难以“搬运”到足够热量,导致空调制热效果变差,室内温度上升缓慢。
空调辅热:关键时刻的小太阳
辅热可以简单理解为空调制热的“小帮手”。它主要依靠电加热装置,如电加热丝、电热管或PTC(正温度系数)陶瓷等加热装置来工作。当空调制热模式在低温环境下无法让室内达到设定温度时,辅热系统会启动。电加热装置开始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快速提高室内空气温度。就像在室内放置一个小太阳,迅速驱散寒冷。
在极寒的冬季,如北方地区,室外温度常常零下十几度,仅靠空调制热难以让室内暖和。辅热功能就派上了用场。打开辅热,能确保室内温度稳定在舒适的范围内。而且,辅热加热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能让室内温度明显提升,刚回到家时特别实用。
辅热模式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耗电较多。它直接用电加热生热,电能消耗远大于制热模式。长时间开启辅热功能,可能会导致电费飙升。电加热元件直接加热空气,可能导致室内空气变得干燥,让人感到不适。
到底谁更暖和?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要根据使用环境和空调型号来判断。
从原理上看,制热模式通过制冷剂循环传递热量,其制热能力取决于空调性能和室外温度。理论上,只要制热温度设置足够高,室内能达到很高的温度。而辅热通过电加热补充热量,最高温度一般在30℃左右。从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来看,制热模式在温度设置足够高时可能比辅热更暖和。
从实际使用场景来看,在气温不太低的情况下,如南方冬季,空调制热模式就能满足需求,让室内温暖舒适。此时不需要开启辅热。但在极寒环境下,室外温度接近或低于0℃,空调制热效果变差。此时打开辅热可以快速提升室内温度让人感到更暖和。因此辅热成了提升温暖感的关键。
正确使用空调制热与辅热的小技巧:
1. 根据温度灵活选择:室外温度温和时优先使用空调制热模式;当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时开启辅热功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模式既能取暖又省电。
2. 合理设置温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最好设置在20℃至24℃之间最佳温度为20℃。这个温度范围既舒适又能避免空调超负荷工作节省能源;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浪费电能和室内空气干燥;注意空气湿度无论是制热还是辅热模式长时间使用都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让呼吸更舒适。保持空气湿度能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让人更加舒适惬意地享受温暖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