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树茂,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十八年来始终坚守在污染源监测的第一线。尽管对于普通人而言,环境监测可能显得枯燥无味,但谷树茂深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工业企业和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是环保人的监测阵地,因此加班加点已成为他们的常态。谷树茂经常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年中最长的时候出差多达200多天。为了调查取证,他曾在深夜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进行突击监测,由于监测时间之长,他常常需要在高空待上整整一天。
在4月17日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谷树茂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代表之一,围绕“共建美丽”与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当被问及如何推动美丽目标实现时,他强调:“生态环境监测是反映美丽‘颜值’的‘镜子’。要确保监测数据更全面、更准确,我和我的团队不断研制先进的监测设备和制定监测规范,为美丽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污染源监测人员,谷树茂每年都会深入企业现场进行监测和帮扶。他累计监测帮扶企业千余家次,提供了数十万条监测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支持环境管理,还推动企业对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优化,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从末端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污染源现场监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谷树茂曾经历过许多惊险的瞬间。他需要背负沉重的设备,攀爬数十米进行高空作业。有一次,他在30米高的平台上遭遇液氨罐阀门破裂泄漏,强烈的氨气瞬间弥漫。他迅速用监测用的纱布掩住眼睛和口鼻,幸运的是,氨气在高空快速扩散,他得以安全撤离。
谷树茂始终铭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刚参加工作时,他致力于学习标准规范和监测设备操作,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向同事请教,逐渐熟练掌握了监测技能。他还积极参与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荣获污染源监测组第一名。
继续投入至爱的监测领域,谷树茂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谷树茂认为,环境监测需要高效的手段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山东这个工业大省,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汇集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数据,生态环境部门可以更容易地发现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发现某家企业治污设施停运且污染物超标排放。”谷树茂表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们监测监管的效率。”他还计划将这些新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进行深度融合,以进一步提升监测监管水平。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有近7万名监测人员,他们各自坚守岗位,持续擦亮生态环境这面“镜子”。谷树茂表示,他只是众多监测人员的一个代表,他们将继续坚守岗位,为守护绿水青山持续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