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个别个体集合称为样本。
2. 总体:由具有相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 连续变量:在不变范围内,可以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
4. 非连续变量:只能取固定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5. 准确性:在调查或实验中,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称为准确性。
6. 精确性: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称为精确性。
7. 资料: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获得的原始数据称为资料。
8. 数量性状资料:通过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称为数量性状资料。
9. 质量性状资料: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称为质量性状资料。
10. 计数资料:通过计数得到的数据。
11. 计量资料:通过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12. 普查:对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13. 抽样调查:根据一定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抽样,对样本进行测量或度量,然后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14. 全距(极差):样本数据中的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值称为全距。组中值:两个组限上下线的中间值。
15. 算术平均数:总体或样本资料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得到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16. 中位数: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观测值称为中位数。
17.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18. 几何平均数:几个观测值的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称为几何平均数。
19. 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均平方和称为方差。
20.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21. 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到的百分比称为变异系数。
22. 概率: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当试验次数n趋向无穷大时,这个比值越来越接近一个确定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事件A的概率。
23. 和事件: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和事件B的和事件。
24. 积事件: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和事件B的积事件。
25. 互斥事件: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称为互斥事件。
26. 对立事件:事件A和事件B必有一个发生,但不能同时发生。独立事件: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无关。完全事件系:如果多个事件A1、A2、……An两两相斥,且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中之一,则称这些事件为一个完全事件系。概率的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是关于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规则。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是关于样本数据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关系。统计推断是从样本统计数据对总体参数做出的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参数估计是由样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做出的估计。假设检验是根据总体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通过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接受哪种假设的推断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是试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等概念重复是试验中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随机是指一个重复的某一处理或处理组合被安排在哪一个试验单位不要有主观偏见均积是x与y的平均的离均差的乘积和简称均积与均积相应的总体参数是协方差协方差分析是把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结合试验控制是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的关键统计控制是试验控制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用统计方法来矫正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对依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估计量是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无偏估计量是如果一个统计量的理论平均数等于总体参数这个统计量就叫无偏估计量矩估计是用样本矩作为总体矩的估计值有效估计量是若两个估计量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精确则其是有效估计量抽样误差是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异其直接原因是总体中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或重复试验中一些服从某种分布的偶然误差的存在标准误差是描述样本平均数波动情况的统计量就是均值的方差或标准差置信区间是达到某一置信度时预报量可能出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