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立秋到来,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人们常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稻谷丰收,大米无忧。
农谚也有言:“早晨立秋,晚上凉飕飕”。立秋之后,庄稼逐渐成熟,温度也开始转凉,秋雨也会伴随而来。即使农活繁忙,也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那么,立秋的降温对粮食收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秋雨又带给庄稼怎样的滋养呢?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充满智慧的农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果立秋后温度不降低,庄稼的生长反而会变得强劲。立秋后,随着温度的快速下降,庄稼会提前结籽。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这些提前结出的籽可能会出现瘪粒、颗粒残缺或不饱满的情况。相反,如果立秋后温度不降,庄稼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持续生长,结出饱满的籽实,从而提高收成。
当秋雨洒向大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植物的生长与降水密不可分,立秋后庄稼进入成熟阶段,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这时,如果降下秋雨,庄稼就能充分吸收大自然的馈赠。秋雨有助于庄稼的成熟,使得农作物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没有降雨,农作物就会缺乏所需的水分,只能通过人工浇水来补充。但人工浇水难以与自然的降雨相比。
关于立秋的降雨并非越多越好。农谚中有“立秋有雨一秋吊”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立秋时下雨,之后的降水会相对较少。但如果立秋后阴雨连绵,就可能引发洪水,对庄稼造成冲击,影响丰收。立秋的降雨要适度,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好事。
如果没有在立秋时降雨,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面临高温天气,农地可能干旱。按照气象学的定义,只有当连续五天的温度降到22℃以下时,才算真正进入秋天。立秋后的三天是“秋老虎”,天气依然炎热。如果有雨降临,即便是小雨也能带来凉爽的感觉。
在夏秋交替之际,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应多开窗通风,避免感染风寒。同时要注意,不要像夏天一样整天呆在空调房里,以免导致腹泻或其他健康问题。
立秋前三四天是种植白菜的重要时期。白菜不宜在高温下种植,为了获得品质更好的白菜,应在接近立秋的时候进行种植。最适合白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在十二到二十五摄氏度之间。还有其他耐寒作物如秋波菜、秋苋菜、秋季辣萝卜等也适合在立秋前期种植。
立秋时节即将到来,气温逐渐降低,这是种植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农谚有云:“立秋风起,挑选种菜莫迟疑。”意味着在立秋时节应该抓紧时间播种。如果秋天雨水过多,可以考虑使用大棚种植,以避免农作物受到暴雨的损害。
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加大,容易感冒。大家早晚要注意保暖。立秋时节,不仅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一个期待和耕耘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