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一石的账册送往后,内阁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清流”占据了上风,浙江也随之调整。时任“南直隶巡抚”的赵贞吉,被调任为“浙江巡抚”。尽管浙江相较于南直隶原本就处于劣势,加之浙复杂局面,赵贞吉对调动并不满意,甚至将责任归咎于已回浙胡宗宪。胡宗宪则提醒赵贞吉,如果能处理好浙事,他就有可能入阁拜相。
此时的赵贞吉面对复杂的局势,显示出其精明和谨慎。他知道,沈一石的家产问题关系到国库收入,更涉及到皇帝与各大势力的博弈。面对皇帝的旨意和内阁的决定,胡宗宪希望赵贞吉能将沈一石的家产清算清楚,归还国库。然而赵贞吉却透露了事情背后的真相:沈一石的家产原本应归国库,但现在却被当作织造局的私产转卖给徽商,而这些徽商与胡宗宪有着紧密的关联。
赵贞吉表明了他的理解:这一切都是郑泌昌和何茂才为了自救而策划的,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挽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更为关键的是,赵贞吉洞察到了背后的更深层次意图——织造局的这一行为实际上是皇帝的意思。皇帝想要将沈一石的家产从国库转为私产,并利用此举保证自己的收入并推动“倒严”行动。胡宗宪被卷入其中,成为了这一计划的。
面对这样的局势,胡宗宪希望赵贞吉能出面帮助自己澄清事实,但赵贞吉却有自己的考虑和担忧。他明白一旦涉及皇帝的利益,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然而胡宗宪并不放弃,他试图通过说服赵贞吉上疏来扭转局面。但赵贞吉明白这背后的风险和挑战——一旦触及皇帝的利益,就可能引来更大的麻烦。尽管他明白胡宗宪的苦衷和困境,但在自己的前途和朋友的情义之间,赵贞吉选择了前者。他承诺会尽力帮助胡宗宪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在关键问题上却选择了沉默。杨金水带来吕芳的信函时,明确表达了皇帝的意思不容违背。赵贞吉终于明白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局面,只能接受现实并寻求自保。他的选择也预示着他未来的仕途发展——他会顺利入阁,但对胡宗宪的背叛将让他背负道德的包袱。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权力的博弈、朋友的情义与仕途前景的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