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验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简短一句话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简短一句话

今天,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同仁们有幸聆听了陈老师讲授的《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堂氛围活跃且有序,尤其突出了古文的朗读,让人感触颇深。

一、导入

有一位才子,人生路途多舛,曾被贬谪17次,最远甚至被流放到海南。尽管命运多艰,他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元丰三年二月,他抵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但实际上却是有职无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正是苏轼在黄州贬所度过的第四个年头所写。

二、新课程的展开

1. 初读课文。陈老师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全面沉浸在古文的韵味中。首先是自由读,让学生自行体验;接着放录音,让学生跟随节奏模仿;之后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个人展示读;最后是合作读,男生读叙述,女生读写景,老师读议论,将朗读进行得彻底而深入。

陈老师强调了学生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尤其强调了拖音的作用,以三句实例加以解释: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经过再次朗读,学生出声朗读并合作翻译全文。小组之间互相提问,解决疑难问题,确保每一个问题都真正明白,而不仅仅是似是而非的理解。

2. 提问环节。各小组提出疑惑,老师与学生共同解答。

3. 精读课文。从标题出发,陈老师引导学生用现代汉语的习惯来完善标题。进一步探讨苏轼在承天寺夜游时的心境。通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等句子,引导学生体验欣喜愉悦之情;通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引导学生理解苏轼与张怀民的友情之深,以及他们的闲情雅致。文中的景色描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则让学生感受到苏轼的豁达自适。

现今生活中,人们因压力和生活节奏而忽视身边的美景与心情。我们可以从苏轼身上学习,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四、拓展延伸

引用2000年《世界报》对苏轼的评论,介绍其他如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等同样豁达乐观的文人。

五、课后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并搜集有关月的诗句进行积累。

陈老师的这节课,没有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方式讲解,而是重点强调朗读,通过添加感叹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人的豁达坦然的心胸。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颖且深入,令人印象深刻。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简短一句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