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在春节前推出了两个围绕冀东皮影的展览,目前由于抗疫原因暂时闭馆。这两个展览分别是“光影世象——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皮影展”和“灯影乾坤——冀东皮影艺术展”。
走进民艺博物馆,你会被丰富多彩的冀东皮影所吸引。这些皮影承载了古老的故事和传统艺术精神。“双手操纵百万兵,口述天下事”,皮影戏演绎的是历史演义、传奇、神魔仙妖等故事,无论是连本大戏还是折子戏,都是“成,助”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的娱乐生活较为匮乏,皮影戏成为老百姓重要的精神食粮。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源于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故事。在历史文献中,宋代就有关于皮影戏的记录。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初年,皮影戏达到鼎盛,各地皮影剧团数量众多,流派纷呈。作为皮影戏演出的道具——影偶,在南北分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北为主的“北路皮影”、陕西为主的“西路皮影”以及河南、浙江、湖北等地的“中南路皮影”三种风格。
冀东皮影在皮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北路皮影的典型代表。其影偶制作精美,色彩绚丽,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他们更喜欢在观看皮影戏的过程中闭目聆听,享受那优美婉转、悲壮悲怆的曲调。冀东皮影戏对周边地区如北京、东北等地的皮影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价值观的转变,影戏的仪式性逐渐减弱,呈现出一种没落的趋势。如何在新的时代传承、活化和发展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拥有丰富的皮影藏品,包括从明清到现代的各地皮影、皮影手抄剧本、皮影包和成套表演乐器等。此次展览中,“光影世象”展览主题聚焦冀东皮影头茬,共计627件展品,展现了一个多彩的皮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