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方言俗语中的独特韵味》篇章之六十三
义乌话的妙处
在义乌的方言俗语中,有一句话叫“鲫鱼棘多,麻痢戏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鲫鱼身上的刺很多,而脸上有麻点的人往往富有幽默感。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是,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能强求。
幽默的义乌人
义乌方言中有很多有趣的顺口溜,其中涉及各地的人物和地名。比如“麻痢”,指的是佛堂的小锣鼓艺人贾好笑。当这对夫妻艺人走街串巷,表演小锣书、贩卖梨膏糖时,只要他们一摆出场子,立刻就能吸引大批观众。贾好笑的嘴上功夫了得,一段关于梨膏糖的推销词就能让群众为之倾倒,梨膏糖也迅速售罄。
义乌道情的魅力
小锣书的表演继续,每唱一段就进行一次销售,好像变戏法一样,不断地售出梨膏糖。虽然贾好笑现在已经不再表演,但是他的小锣书仍然被人们铭记。最近,民间文学骨灰级创作者坐裤先生(杨南山)创作了一段新的小锣书唱词,风格与佛堂麻痢不相上下。我们期待着这篇文章的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小锣书》是义乌民间艺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就是佛堂麻痢,现在由他的儿子小麻痢继承。它的内容可以更新,唱词中使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幽默诙谐,寓教于乐,是义乌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目。
可以说,无论是贾好笑还是坐裤先生,他们都是义乌的幽默笑星,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义乌方言俗语的独特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