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是传统哲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其具体应用。这一理念如何解读呢?让我们通过一幅对联来探索。
这是孙伯翔先生的一幅对联:万象皆点线,无处不方圆。其中蕴含了《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书法中,“道生”的“二”体现在“黑与白”、“虚与实”、“方与圆”等相互对立与统一的美学要素。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强调:“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书法的核心在于笔法的运用,自古以来,笔法主要分为三大系统:
一、篆籀绞转
绞转是篆书的一种运笔方法,没有提按和方折,转弯处都是圆转。颜真卿作为比肩王羲之的亚圣,就是将篆籀绞转笔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的人。他的《争座位帖》中充满了篆籀笔意,这种笔法就是中锋运笔,多转无折,如同锥画沙,立体感强烈。
二、一搨直下
一搨直下的笔法相对于篆籀笔法更加简洁明快。王羲之作为一搨直下的集大成者,开创了书法史上的魏晋。这种笔法在入纸时更加自由与快捷,有空中作势的过程,再调整笔锋进行书写。其转折处采用“切转”,与“绞转”有所不同。
三、方折铺毫
铺毫用笔在唐楷、魏碑中运用较多。方折铺毫的用笔需要充分发挥笔毫的弹性,写出具有张力的笔画线条。在写“百”字时,需要入笔倾斜笔杆逆势铺毫,再折笔向下继续逆势铺毫。铺毫的关键在于笔杆和手部要有逆势,这样才能使笔毫的张力最大化。
从古代甲骨刻划到现代书法,古人通过观察和使用毛笔,总结出以上三种用笔方法,奠定了书法用笔的基础。学会这三种笔法,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或许能少走许多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