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首先祝愿每位朋友端午节安康,繁忙的工作终于有了这三天的假期,和家人一同外出走走散散心是再美妙不过的了。而在端午节,品尝粽子则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生活的仪式感,正是源于每一个温馨的节日,不论身处家中或外面,吃着热腾腾的粽子,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喜悦氛围。
粽子虽小,但制作起来却需要细心。作为北方人,我们习惯吃甜粽子。回想起大学时第一次尝试肉粽子,那种新鲜感至今难忘,味道也相当不错。但习惯甜粽之后,肉粽虽好却总觉有些许不同。今天,小董想和大家分享我们自己制作的粽子过程。
【包粽子教程】
【食材】:粽叶若干,糯米两斤,红豆半斤,红枣、蜜枣及葡萄干等。
【制作步骤】:
1. 将红豆浸泡六小时,若时间紧迫可提前煮一下;糯米浸泡四小时;粽叶浸泡一小时。若粽叶为干品,建议水煮处理。
2. 将食材混合均匀,将蜜枣切片,红枣单独留用。喜欢甜味的可适量加糖。
3. 包粽子时,可根据喜好包成三角、四角或圆锥形状。关键在包扎要紧密,防止糯米漏出。即使初次包得不太美观也无妨,熟能生巧,重要的是不漏米。因为煮熟后的糯米会粘在一起。
【煮粽子小技巧】
粽子包好后,最关键的就是煮粽子这一步。很多人对煮粽子有疑惑: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为何自己煮的粽子不软糯还夹生?接下来小董就分享一些经验。
1. 粽子需冷水下锅。沸腾的水会让粽子表面的糯米迅速膨胀,可能使里面的糯米未熟。冷水下锅让粽子均匀受热,从外到内逐渐煮熟,同时释放出粽叶的香味。
2. 煮粽子的水量很重要,一般要没过粽子10厘米。因为粽子需要煮约一个小时,期间糯米会吸水膨胀,若水不够,上面的粽子可能煮不透。煮的时候可以在上面放重物防止粽子上浮,最好不要中途加水,以免影响味道。
3. 煮好的粽子不要立即取出,关火焖一个小时,让粽叶的香味充分渗透。待粽子自然晾凉后,再取出,清香扑鼻。
今天小董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在煮粽子时一定要记得冷水下锅哦。
那么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呢?端午节又有什么出游计划呢?欢迎留言分享,感谢大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