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1 孔子谈论公冶长,认为他是一位可信赖的人,即使身陷困境,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因此孔子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同时他也提到了南容,表示南容在清明时能够发挥所长,在时能够避免灾难,因此也值得赞赏。孔子将侄女嫁给了他。
5.02 孔子谈到子贱时,称赞他是一位君子。他认为鲁国如果没有君子,子贱便无法展现其特质。
5.03 子贡问自己在老师眼中的评价,孔子说他是一个有用的器物,就像瑚琏一样。瑚琏是古代的一种贵重的祭祀,这里用来比喻子贡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5.04 有人评价雍是一个仁爱但不善于言辞的人。孔子表示,言辞的重要性在于其实际作用,而不是单纯的口才。如果一个人只是善于言辞却无实际行动,这样的人是无法真正体现仁爱的。
5.05 孔子让漆雕开出来,但漆雕开对此表示怀疑。对此,孔子并没有他,而是尊重他的选择。
5.06 孔子感叹他的理念无法实现,他表示如果有人愿意跟随他乘船漂泊海外,可能是他的学生子路听到了很高兴的事情。对此,孔子表示子路的勇气超过了他自己,但缺乏深思熟虑的智慧。
5.07 孟武伯询问子路的仁德如何,孔子表示不清楚。当被问及其他学生如冉求和公西华时,孔子也表示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了解但不清楚他们的仁德。这可能是因为孔子的教育观念更注重实践而非口头表述的学问。
5.08 孔子与子贡讨论关于才华与学问的问题。子贡承认自己与颜回的差距很大,颜回能够闻一知十,而他只能闻一知二。对此,孔子也表示他们都不能达到颜回的境界。
5.09 关于宰予白天睡觉的事情,孔子表示失望并批评他像朽木和粪土之墙一样无法被雕刻和涂抹。但后来孔子改变了态度,开始重视行动而非言辞。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