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电流的形成及强度表示方法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按照惯例,我们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但实际上这与电子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衡量,简称电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积的电量即为电流强度。用字母I表示,其表达式为I=Q/t。其中Q代表电量,t代表时间。
2、电压的概念及方向规定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对电荷有作用力。当电场力使电荷移动时,我们就说电场力对电荷做了功。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被称为a、b两点间的电压,用U来表示。电压的正方向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位降的方向。
3、电动势的定义及方向规定
电源将正电荷从负极经内部移动到正极的能力,被称为电源的电动势,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V。电动势的正方向规定是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即电位升的方向。
4、电阻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用R或r表示,单位是Ω。除了Ω,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kΩ和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Ω=10³Ω,1MΩ=10³kΩ。
导体的电阻是客观存在的,与导体两端电压的高低无关。实验表明,金属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导体材料的性能有关。其关系可以用公式R=ρL/S表示。其中L是导体长度,S是导体横截面积,ρ是导体的电阻率。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某种物质的电阻,其倒数为电导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材料决定,并且与温度有关。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Ω·m,常用单位为“欧姆·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