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若健在,如今应是938岁的耄耋老者。每当细读其词,却仿佛见到了二三十岁的青春倩影,仿佛她仍然在世,风韵犹存。她最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引领无数读者走进她的艺术世界。
长久以来,李清照在读者心中定格为忧郁、孤独的形象,苍白而深沉。这只是她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她还有荡漾、风情万种的一面,即使是忧愁,也带着甜蜜的韵味。
在男性主导的时代,女性常被视作男性的附属,性别深入人心。但李清照却表现出强烈的反叛精神。她在《词论》中,对男性词坛权威提出质疑,认为他们并不懂得词的真正内涵。在她眼中,诗与词并非父子关系,而是更为紧密的兄弟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姊妹关系。
李清照的婚姻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的结合,虽然受到包办婚姻的束缚,但据传他们的相遇并非完全遵循传统。两人在庙里相遇,互生情愫。关于她的相貌,虽然有人称她为“乱世中的美神”,但并非实有文献记载。她是一位真实、带有菊花香气的女人,“有暗香盈袖”。
她的眼神尤为动人。《浣溪沙》中的“眼波才动被人猜”,描绘出她少女时代灵魂的独特魅力,调皮而狡黠。在《点绛唇》中,她打罢秋千后见到陌生男人,害羞慌张,却又不失风情。回头一瞥,含蓄而又充满诱惑。
古典诗词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往往隐自我形象。李清照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含羞逃离、慌慌张张却又假装回头等细节,正是女性青春之美的体现,美在刹那间的回眸,风情万种。这种美超越了时代,不同于漂亮的脸蛋,能够穿越千年,持久动人。正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所言,外在的终会腐烂,而艺术的灵动之美则能穿越千年。
赵明诚或许正是被这样的眼神所吸引。也有说法认为赵明诚折服于她的词才。
对于这位在艺术上自信的女士,赵明诚曾有些不服。《嫏嬛记》中的记载显示赵明诚对李清照的词才心服口服。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创作出五十首词与李清照的作品混合后请朋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认为其中三句写得好,而这三句正是出自李清照之手。赵明诚不得不佩服。陆德夫虽凭直觉认为这三句精彩却未说出所以然来。尽管如此千年前的水平仍令人赞叹。古人的局限并非我们懒惰的理由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首词以揭示其内涵之丰富与独特之处。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用视觉和情感的渲染让人感受到浓重的愁绪时光之漫长无法消磨。“瑞脑消金兽”则通过环境描写暗示香消时光流转之快速凸显思亲之苦。“佳节又重阳”增添思亲之愁的悲凉气氛但却又在黄昏把酒东篱欣赏菊花的过程中将愁绪转化为自我陶醉的喜悦这种喜悦在词中表现为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却又心怀陶醉的形象形成了李清照特有的婉约风格兼具高洁与雅致的韵味在其中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诗意之美在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转变到宋朝以瘦为美的时代风气下李清照的瘦字用得尤为贴切不仅形容了身体的瘦削还暗喻了花的凋零生命力的消逝李清照的晚年虽然经历了国破夫亡的苦难但在其著名的声声慢中忧愁以精致的意象群落展开虽然没有了未来和期待但仍然有一种令人陶醉的甜蜜在其中这种感情丰富难以言传而李清照的早期作品虽然也有地理上的距离和相思之苦但却对未来充满期待因此在性质上有所不同通过解读这些内涵也许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作以及她内心的世界作者孙绍振通过对李清照词的解读展现了对女性独特情感的敏锐洞察和深刻体会从词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到时代风气审美观念的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李清照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她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