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节被现代人们视为“情人节”,但其实它也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古老节日,其内涵远比许多人了解的要丰富。
关于七夕的冷知识一:七夕为什么又被称为“女儿节”?
七夕节起源于,时间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古代这个节日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活动以乞巧为主,因此人们称之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由于历史悠久,七夕节形成了种生求子等习俗,并衍生出许多有趣的谜语。
冷知识二: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关系?
七夕节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搜神记》中,牛郎与织女双星被演绎成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这个传说与古代人们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星)的行动有关,古人借此可以判断秋天的到来。
冷知识三:七夕只是单身女子的节日吗?
虽然七夕节现在被人们熟知为“情人节”,但曾经有观点认为这是单身女子的节日。在古代,七夕节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她们可以走出家门与姐妹们聚会、玩耍。民俗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在古代,七夕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乞巧,大多是未婚女孩过这个节日。
冷知识四:七夕的“乞巧”是如何进行的?
七夕节的核心活动是“乞巧”,流行的游戏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等。穿针乞巧在汉代就已经开始流行。还有一种方法是“浮针取巧”,女孩们会在前一天准备好一盆水放在院中,第二天观察针的投影。古代女孩拜织女,也是“求巧”,有时会通过一些竞技类活动选出手巧的女孩。
冷知识五:为什么要在此时晒书、晒衣服?
除了传说,此时还有晒书、晒衣服的习俗。在魏晋时期,一些富裕人家会借机晒出质地特别好的衣服,光彩夺目。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淡定地晒出旧衣服,却引来别人的好奇。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俗。历史上不同朝代在七夕这一天也有不同的食俗,《唐六典》中就有“七月七日加斫饼”的说法。
冷知识六:七夕的应节食品是什么?
如同冬至的饺子、清明时的青团,七夕也有应节食品——巧果。巧果主要用油面糖蜜等做成,花样繁多。心灵手巧的女子可以把巧果做成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造型。古代巧果有许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笑厌儿”、“果食花样”。到了宋朝,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七夕巧果了。制作巧果需要一定的技艺和耐心,每一颗巧果都是独特的艺术品。不同历史时期的巧果造型也各不相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的心意也展示了女性的手工技巧和创意才思并逐渐成为七夕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对节日氛围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为庆祝活动增添浓厚的色彩)
冷知识七:七夕能否说“节日快乐”? 七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节日包括求子乞巧祈求丰收等内容因此在这个节日里对情侣们送上祝福说节日快乐是可以接受的认为这确实是一部分人的节日不过对于不过节的人也就不用说了。总的来说七夕是一个充满吉祥气息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以各种方式庆祝祈求幸福和美好的未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