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案概述
主题:《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年级:二年级语文课程
时长:40分钟
教材:部编版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认识诸如“寓言”、“则”等1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亡”、“牢”等8个生字。
理解并领会“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故事、结合生活实例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以及做事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要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确保学生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与寓意。
难点:
将故事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
其他: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5-8分钟)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程主题。
方法:通过提问和简短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那些短小却富含深意的小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这样的故事,它们被称为寓言。”然后简要介绍寓言的特点。
2. 新知探究(15-20分钟)
步骤:
a.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生词
学生自由朗读《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不会的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如“寓、则、亡、牢”等字。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例如通过字形分析等方法来记忆生字。
教师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如“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之计”等。
b.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学习《亡羊补牢》时,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养羊人丢失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
学习《揠苗助长》时,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农夫为什么拔苗?结果如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揠苗助长”的含义。
3. 巩固练习(10-12分钟)
分层设计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基础题: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拓展题: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4. 课堂总结(3-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并总结其中的道理。
强调“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做错事后及时改正的重要性,“揠苗助长”则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急于求成。
5. 作业布置(1-2分钟)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拓展作业:将两个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丢羊 – 意识到错误 – 补牢
《揠苗助长》:拔苗 – 适得其反
道理:及时改正错误、顺应自然规律
